医疗器械工业外观设计要点

日期:2025-05-26 访问量:

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需求的提升,医疗器械的外观设计已从单一功能导向转向“功能+情感+品牌”三位一体的综合设计。现代医疗设备需在保障精准性、安全性的基础上,通过外观设计缓解患者焦虑、提升医护人员操作效率,同时传递品牌专业形象。尤其在便携式家用医疗设备(如血糖仪、血压计)与高端影像设备(如CT、MRI)领域,工业设计已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要素。
医疗器械工业外观设计

一、设计思路

以用户为中心

双用户视角:同时考虑患者(弱化医疗场景冰冷感)与医护人员(优化操作逻辑)的需求。例如,急救设备采用高对比度色彩与直观图标,减少紧急情况下的误操作风险。

情感化设计:通过圆角造型、哑光材质降低设备侵略性,如儿科设备采用卡通元素与柔和色调,缓解儿童恐惧感。

功能可视化表达

将核心技术(如精准度、智能化)通过设计语言具象化,例如呼吸机外壳采用流线型风道设计,暗示其高效通气性能。

关键功能模块(如显示屏、按键)通过形态区分(如凹陷设计、颜色编码)实现盲操。

品牌基因植入

提炼品牌符号(如企业色、标志性形态)融入设计,例如西门子医疗设备的“天际线”灯带、迈瑞的“生命之环”呼吸灯。

二、设计流程

需求定义与竞品分析

联合临床团队、工程师进行场景模拟,明确设备使用流程痛点;

拆解竞品设计,识别可优化点(如某品牌监护仪因按键布局不合理导致误触率高达15%)。

概念草图与3D建模

生成多版本外观方案,通过CMF(色彩、材质、工艺)定义提升质感,如医疗级PC+ABS合金材料搭配抗菌涂层;

使用KeyShot渲染效果图,评估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效果。

原型制作与可用性测试

3D打印外壳验证握持手感与按键反馈,邀请目标用户(医生、护士、患者)进行模拟操作,记录操作路径与误触率;

通过眼动仪测试界面信息层级,优化显示布局。

工程化与认证

与结构工程师协作,确保外观设计不影响散热、电磁屏蔽等性能;

完成生物相容性测试(ISO 10993)、耐化学腐蚀测试(如消毒剂接触后不变色)。

三、设计要点

造型与色彩

形态设计:采用极简几何体减少视觉干扰,关键部件(如探头、接口)通过形态暗示功能(如圆柱形接口暗示旋转操作);

色彩规划:主体色选择医疗蓝、科技灰传递专业感,辅助色用橙色、绿色标注紧急功能,对比度需符合WCAG 2.0标准(≥3:1)。

材质与工艺

主体材质优先选医疗级PC+ABS,耐酒精擦拭次数≥5000次;

操作区域采用软胶包覆,提升触感反馈;

高光/哑光混搭工艺隐藏指纹,如显示屏边框用高光提升科技感,主体用哑光减少反光。

人机交互界面

显示屏倾斜角度15°-30°,适配坐姿与站姿操作;

按键行程1.2-1.5mm,确认感清晰,重要按键(如紧急停止)直径≥20mm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合规性风险

避免在设备表面使用可能脱落的涂层(如水贴纸),防止微粒污染无菌环境;

激光雕刻标识需符合ISO 15223-1医疗设备标签标准。

清洁与消毒

缝隙宽度≤0.5mm,防止液体渗入;

按键间隙≥2mm,便于用消毒棉签清洁。

文化敏感性

避免使用宗教符号或特定文化禁忌色(如部分地区忌讳白色用于急救设备);

图标设计需符合ISO 7000医疗设备图形符号标准。

鲸禧设计深耕医疗器械工业设计领域,以“安全、高效、情感化”为核心,融合极简美学与医疗级材质工艺,打造出监护仪、呼吸机等多款行业标杆产品。其设计屡获红点奖、IF奖及中国设计红星奖,助力多家企业产品市占率显著提升,持续引领医疗美学创新潮流,重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设备交互体验。

CONTACT

表单提交免费获取报价方案参考